一、贵州省克度镇天文台怎样订票

平塘天文望远镜门票预约方法:(每天限2000人)游客实名游览。

游客可登录中国天文旅游网点击下载“中国天眼(大射电)”APP(该APP开放下载注册时间:2016年9月30日0时起),下载成功后,可按照提示输入相关信息进行实名制预约。预约成功后,可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及手机收到的“中国天眼”门票预订成功信息(二维码),在“中国天眼”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扫码领取电子票,凭电子票即可寄存电子设备和游览预约景点。

二、平塘天眼门票提前几天可以订?网上可以订吗?

在平塘县预订好还是在网上订好要提前几天

三、中国天眼旅游项目实施是怎么回事?

贵州规划在大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景区投资约50亿元,打造13个配套旅游项目,将望远镜所在地打造成天文科研、科普旅游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记者从“中国天眼”景区所在地贵州省平塘县了解到,规划中的“中国天眼”景区配套项目为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学文化园,包括天文时空塔、时光钟摆、时光刻度、喀斯特地质公园、科幻酒店、天幕商业街、航龙湾安置区、天文时光村安置区、桃源洞静默区、天坑群景区、文化园1号路、停车楼等13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已经开始正式实施。

目前“中国天眼”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四、“长”在天坑里的“中国天眼”,“目光”有多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随着“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千里目”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

清晨时分,从贵州省惠水县驱车向南,沿银百高速转县道再穿过一段狭窄山口,“长”在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坑”里的“中国天眼”——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大窝凼里筑“天眼”

天坑,这种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在黔南比比皆是。“尽管‘长’在天坑里的‘中国天眼’‘身段’很低,它扎根在一片喀斯特洼地中,但‘目光’很远,射向百亿光年外的宇宙太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告诉记者,“FAST工程项目2007年正式立项,2011年开工建设,承载着中国射电天文领跑世界的光荣与梦想。”

踏着蜿蜒的栈道登上FAST观景台,旋转式上升的悬空挑台与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相呼应。放眼望去,大窝凼里FAST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网格爬满了“锅”底,向上延伸“咬住”环梁,反射面面板一圈一圈铺满索网的空隙,构成一只仰望苍穹的“巨眼”。

来到FAST工程现场,记者用脚步去丈量FAST的“眼界”——“锅盖”上总长度约1.6公里的圈梁有如一道环形大桥,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而形似宇宙飞船的馈源舱则由6根拉索连接6个馈源支撑塔悬吊于反射面面板之上。走在足够两人并排同行的钢桥上,脚下是鸡蛋粗细橡胶表面的索绳,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天眼’为何会选址大窝凼?”记者将这个脑海里突然冒出的问题抛给了FAST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从1994年FAST的选址开始,他见证了“中国天眼”建设的全部过程。

“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的工程名称经历了LT、KARST、FAST/SKA、FAST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台址要求,在技术要求和对台址的要求也愈发清晰的同时,对洼地的尺度和形态要求也更具体了。”朱博勤说,在对24个洼地的地形高程数字化、地形典型剖面分析和开挖土方量拟合等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对大窝凼、打多、尚家冲还开发了FAST工程土方量开挖拟合地理信息系统,在确定球半径、开口半径、球冠底部高程、球中心的平面坐标后即可计算需开挖的土方量。最终的结论,大窝凼是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最好的场址。

五、大窝凼天眼能参观旅游吗?

12月26日,中国天文学家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启动了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建设。

这个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将架设在当地一处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之中,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中口径最大、探测能力最强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与人们熟悉的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看上去更像是一口大锅。

射电望远镜正是将那些看不见的电磁波,通过天线收集起来,然后传送给接收系统放大并转变成仪器能够记录的信号,供天文学家分析。

巨大的天线是射电望远镜最显著的标志,它的种类很多,有抛物面天线、球面天线、螺旋天线等,最常用的是抛物面天线,也就是我们看见的“大锅”。天线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就好比眼睛,它的作用相当于光学望远镜中的物镜,负责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

因此,天文学家一直试图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因为望远镜越大,收集到的信号越多。但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的可转动射电望远镜的天线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否则收集到的信号就无法准确地聚焦到接受系统上。

人工制造遇到难题后,天文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地球上固有的地形地貌——利用天然的洼地作为支架,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于是,这就有了既不架在山顶,也不像“哈勃”那样遨游太空,而是架在洼地中的FAST。

大窝凼距离平塘县城约85公里,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周围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锅架,又大又圆,刚好可以稳稳当当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