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下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请问是什么版本?

二、七年级地理试卷(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C.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2、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3、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 4、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B.蒙古高原C.东非高原D.帕米尔高原 5、关于贝加尔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淡水湖B.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C.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D.世界最深的湖泊 6、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B.中南半岛 C.朝鲜半岛D.阿拉伯半岛 7、亚洲气候类型范围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B.温带大陆气候 C.热带季风D.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8、乌拉尔山脉是以下那两个地形区的分界线() A.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 B.东欧平原与东西伯利亚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西伯利亚高原 D.中西伯利亚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 9、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住房通常是:() A.高脚屋B.帐篷C.木屋D.冰屋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11、下列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是:() A.韩国B.日本C.印度D.印度尼西亚 12、下列名胜古迹与所在国家的配对,正确的有:() A.婆罗浮屠——印度尼西B.水上市场——缅甸 C.下龙湾——老挝D.大金塔——泰国 13、东南亚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油棕、椰子B.天然橡胶、油棕、水稻 C.油棕、椰子、咖啡D.油棕、水稻、棉花 14、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湄南河B.湄公河C.红河D.伊洛瓦底江 15、世界上稻米的主要出口国是() A.中国、日本、朝鲜B.泰国、越南、缅甸 C.英国、法国、德国D.智利、巴西、阿根廷 16、印度的旱季大多出现在() A.1月~6月B.6月~9月C.9月~12月D.10月~次年5月 17、橡胶树的原产地是() A.北美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 18、分别为沿海国家、内陆国家、岛国、半岛国家的是() A.中国、老挝、英国、日本B.美国、蒙古、日本、韩国 C.印度、埃及、法国、朝鲜D.加拿大、巴西、印度、俄罗斯 19、俄罗斯的重要港口中,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是:() A.摩尔曼斯克B.苏维埃港C.圣彼得堡D.符拉迪沃斯托克 20、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B.全年都很寒冷 C.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D.全年都比较温暖 1.B 2.C 3.B4.A5.D6.D7.B10.B11.B13.A15.B16.B18.B19.C

三、俄罗斯有什么著名产粮工业基地么? 有的话那地方的城市名又叫什么

俄罗斯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及伏尔加河中上游,以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亚麻为主。东部和北部大片寒冷地区均不适于农作物生长。粮食不像工业,有个基地什么的,都是按地区划分的。

以下这五个地区的的自然条件比较好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多,由西向东从800毫米减至600毫米。气温及降水的年变率都较小,气候比较稳定,不受干旱的威胁,有利于牧草与麦类作物的生长,需采取排水及改良土壤等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收成。农业生产的潜力较大,是俄罗斯土地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一些农业用地还有待开垦。

5.西部地区。位于欧洲部分的森林草原带,是俄罗斯的黑土区,农业自然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这是俄罗斯的甜菜、谷物、畜牧业生产带。这里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水分充足。全年≥10°C积温2400~3000°C,生长期150~16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水分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地带性土壤以肥力较高的黑钙土为主。本地带是俄罗斯主要的甜菜、谷物及乳―肉用畜牧业生产基地,并以甜菜糖、小麦及肉类、乳制品等供应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