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平县属贵州省哪个市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驻地今黎平水口),开泰县移治锦屏乡县丞驻地,改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黎平县,1935年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1年撤永从县、下江县,设从江县,驻地丙梅,永从归黎平,下江归榕江。

黎平县人民政府,1950年2月成立,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平县

参考资料来源:黎平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凤镇。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地方邮政编码557300,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面积最为宽广的县,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府位于凯里市。

贵州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主要居住的是侗族,也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有“侗族之都”的美称。黎平县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还有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茶叶终止面积很广。除此以外黎平县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为主,其中也有很多著名景点,例如黎平会议会址、肇兴侗寨、黎平翘街、黄岗侗寨、天生桥、八舟河、南泉山等,是一个旅游胜地。

黎平县不属贵州省哪个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份。黎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二、贵州黎平县属于哪个管区

贵州省黎平县属于黔东南自治州,其中黔东南自治州的首府为凯里市

——贵阳学院人

贵州省分为九个地区,其中一个地区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州包含16个县和一个市(凯里市),黎平县是16个县中的一个,州政府在凯里市

黔东南州,也就是凯里地区

属城关德凤镇管辖!

三、庆元石龙山在哪里啊?

人民医院那里有条河,对面就是进入石龙山的路口

四、高寅市 的异水风情,是???

不清楚高寅市在哪里。是不是黎平县的高寅。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德凤镇。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地方邮政编码557300,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及面积最为宽广的地区。黎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高寅附近的风景区:

高屯天生桥:位于城东北12公里的湾寨右侧处,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历来为游客之游览胜地。此桥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记载:“天生桥崇严直跨两岸,中有一硐,双江口诸水径此,达高屯可以行舟。上则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筑之力故名。”对于这种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 天生桥,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赋予了它十分正确的科学名称 “石梁”。被收录于《吉利斯世界记录》中(世界最大的天生桥)。

高寅弄附近的溶洞群:

距黎平县城28公里,着有优越、浓郁、古朴、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距县城较近,交通便利。东接肇兴鼓楼群和地坪风雨桥景区,南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鼓楼景点,西邻茅贡乡高近、地扪、腊洞等“侗戏之乡”,北与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桥风景名胜区相通。岩洞是侗族风情、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师吴朝向就出生于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遗产,要数“述洞独柱鼓楼”、“竹坪青石桥”、“竹坪款禁碑”、宰拱“万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凿成的瓢井。民间工艺品有用楠竹制成的蒸笼、饭笼、提篮等别具一格,民间刺绣十分美观、艳丽,特别是岩洞侗族服饰已成为侗族地区服饰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