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四大名菜及刺绣有哪些?

◆ 鲁菜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善于以葱香调味。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

地域上,除山东外,还有华北平原、京津地区、东北三省以及晋陕都是山东菜的口味和食俗的地域,成为北方菜的主干。

◆ 川菜

川菜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地域上,川菜则以是以天府之国为中心扩展至长江中上游、两湖、云贵一带的广大地区。

◆ 粤菜

粤菜用料广泛,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口味上以爽、脆、鲜、嫩为特色。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腻。

地域上,粤菜主要是珠江流域,闽贵也都受影响。

◆ 苏菜

苏菜又叫淮扬菜,它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燻;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苏绣

苏绣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代已有相当规模,明未清初的沈寿,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刺绣的长处,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30年代 ,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创造了乱针绣。1957年,苏州成立了刺绣研究所,加强了刺绣研究工作。苏绣自古以精细、素雅著称。构图简练,主题突出。其技巧特点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最细的将一根丝线掰成四十八股,一般人用肉眼无法看清。双面绣是在绣品的正反两面绣图案,两面的形象、针法相同,针脚藏而不露。1915年,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

湘绣

湘绣创始于楚国,清代时成为长沙城乡的主要手式工艺。它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它以彩色散丝作绣线,除运用齐针、接针、打粉针等针法外,独创掺针法,掺针针脚参差自如,使不同色的线相互掺合,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生动逼真,长于绣狮、虎题材。湘绣之所绣的虎,虎毛刚劲而坚硬,力贯毫端,充分表现了虎的雄健和百兽之王的威武。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

粤绣

粤绣在唐代已经很发展。艺人以孔雀羽毛扭为绒缕,绣制服饰,金翠夺目,用马尾缠绒,作为勒线,绣制轮廓,增强了表现力。解放以后,粤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出新。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金银垫绣富于立体感,富丽堂皇。粤绣题材广泛,以百鸟朝阳,龙凤、博古类最多。其中的广绣、潮绣两大流派风格不尽相同。

蜀绣

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蜀绣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用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100种针法,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等。

中国刺绣除上述四大刺绣外,还有浙江温州的瓯绣,河南开封的汴绣、湖北武汉的汉绣等。

二、金坛的特产是什么? 金坛有那些特产

标糯米 金坛盛产大米,尤以味香性粘的“标糯”闻名遐迩。“标糯”曾获193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1958年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稻谷展览会再次名列诸米之首。 2 茅山茶 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3 洮湖绒蟹 金坛洮湖盛产绒蟹,远销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华绒蟹之乡”。 5 洮湖螃蟹 金坛南部有一颗璀灿明珠---洮湖(长荡湖), 12多万亩的良好水面,养育着丰富的水生资源。历史上有日出斗金、夜产斗银的盛誉,著名的洮湖螃蟹以她清香鲜美的口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6 红香芋 金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芋头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建昌镇种植的芋头(因其微露红皮,口味香甜,而称为“红香芋”)

三、鄱阳有些什么特产

您好!鄱阳特产:黄芽头、银鱼、藜蒿、春不老菜 珠湖银鱼、东湖鲫鱼、鄱湖鳜鱼以及藜蒿、春不老菜等天然食品堪称一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的甲鱼酒独树滋阴补酒之帜,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的脱胎漆更是巧夺天工。鄱阳金、银、铅、锌、煤碳、萤石等矿产丰饶。

四、河南林州特产?

1、《 太 行 名 药 》
党参 为桔梗科多年缠绕性柔弱草本植物,是名贵中药材之一。系1914年美国旧金山国际商品展赛会选中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的九种林县特产之一。党参多生长在林县西部深山区,主要靠人工栽培。常年收购量在10万公斤以上。

党参主含皂甙、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淀粉、树脂等。根晒干后入药,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生津作用,主治中气虚弱,脾虚腹泻,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便血崩漏、脱肛等。

柴胡 古称茈胡,也称硬柴胡。系伞形科草本植物。《本经》列为上品,是林县出口中药材品种之一。李时珍云: “茈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报名柴胡也。”柴胡有南北之分,《本草纲目》称北柴胡为佳。林县柴胡均为北柴胡之正品,年可采量10万公斤,常年收购量3000公斤,最高达1.7万公斤。

柴胡主要含挥发油及植物甾醇、柴胡醇。以根入药,性微寒、味苦,有解表退热、疏散肝邪之功能,为《柴胡注射液》之主料。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症。

远志 俗名小鸡草,系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名贵中药材之一。《本经》列为上品。李时珍云:“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主要产在东姚、泽下、临淇、茶店等乡镇的浅山、丘陵地区。年可采量10多万公斤,常年收购量1万多公斤,最高达6万公斤。

远志根含远志皂素、远志甙、远志醇等。味苦辛,性温,有安神,益智,祛痰,解郁之功能。主治惊悸健忘,失眠、咳嗽多痰、支气管炎等。

五灵脂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是名贵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石板岩的高山峭壁。一般年收购量为2000—10000公斤。

五灵脂含多量的树脂、尿素、 尿酸等成份,性温,味甘,气腥。生用有通利血脉、行淤止痛之功能,主治心腹血气诸痛、经痛;外用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有止血功能,主治妇女血崩、产后淤血,经水过多,赤带不绝等。

黄芪 又名黄耆、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经》列为上品。李时珍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系1914年美国旧金山国际商品展赛会选中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九种林县特产之一。主要引种在石板岩、城郊、任村、临淇、姚村等乡飞镇的山区地带,常年收购量为5000公斤最高达2.7万公斤。黄芪主含黄芪多糖、胡卜素及各种氨基酸等。根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疮、排脓生肌之功能生用主治表虚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主治气虚内伤、脾虚腹泻、脱肛、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2、《 特产名果 》

薄壳核桃 俗名绵核桃,主要盛产于任村,东岗、河顺、东姚、临淇、茶店等乡镇,以壳薄、不夹、肉肥洁白、香脆可口,驰名中外。它营养丰富,含油率达70%以上,是优质食用油脂之一。核桃仁性温补,对医治肾亏、腰痛和咳嗽、气喘等症有一定疗效。

板栗 林县是河南省板栗生产基地之一,以城郊、姚村、合涧等乡镇为盛产区。板栗营养价值高,果实含蛋白质57%,脂肪2%,淀粉52%。它甘甜味香,熟食最佳。其果实壳和树皮均可入药,有收敛止泻,养胃健脾、活血止血之功能 。

大红袍花椒 以任村、东岗,姚村、石板岩,泽下、临淇、茶店、东姚等乡镇为盛产,产量和品质居河南省之首。大红袍花椒果实大,皮厚,色泽鲜红,香味浓郁,素有“十里香”之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可入药,主治脘腹冷痛、慢性胃炎、吐泻、霍乱、牙痛等症。种籽呈黑色,可榨取食用油脂。

大盖柿 以任村、东岗、采桑等乡镇为盛产。大盖柿制成的柿饼, 品质柔软,霜色乳白,味甜似蜜,在市场上久负盛名。

山楂 又名红果,以原康、石板岩、城郊等乡镇为主要产区。以果实鲜红,味佳而著名。用鲜果制成的罐头、晶、酒、 糕、 片、条、丸以及冷饮、冷食等,颇受用户欢迎。山楂还可入药,是消食化积、补脾健胃的良药。

齐街香椿 其嫩芽、嫩枝和嫩叶,均可食用。香气四溢,味美适口。每年4月中旬,开始采收,洗干净并用开水烫后,加油及其它调料,即可食用。东姚镇齐街村所产香椿数量最多,质量更优,被称为“齐家名贵香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