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境山庄名曰山庄,实为园林。设计者匠心独具地将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川西民宅与日本园林的风格和它们各自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成为这一地区不可多得的合壁式园林。和境山庄体现的文化主题是“天人和一”的思想。“和”即是“与天、与地、与人相和谐”,“境”则意指凝重的文化品格,卓然超世的人生境界。因而山庄继承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神韵,艺术地提炼了自然山水的构成要素,以水(江水、湖水、瀑布之水)为脉,石(岩石、卵石、青石)为骨,草木(川西特有植物)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塑和展现大自然之景象。
同时,和境吸取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经典作法,从美学角度考虑园内各物的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使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和境在主园中布局的一处“枯山水”庭园景即十分典型。这种常出现在禅宗庭内,以树木、岩石、天空、砂石勾勒,寥寥数笔即成的园林景致蕴涵着极深寓意。它是禅宗修行者眼里的“精神园林”。和境将其拿来我用,无非助喧哗尘世中之现代人找回本真写宁静。可见,设计者之用心之至善。和境注重文化气质的表现,衬托写意山水园的质朴与秀雅。即使一本、一石、一架藤蔓也以楹联匾额,书画诗对,深化着园林文化的品味。
园内设有风味独具的“风”“花”“雪”“月”宴坊,并辅以自制的“十二花神陈酿”,形成和境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时至夏日,清风徐来,湖中荷香与四下飘逸,给人不饮亦醉的奇妙感受。行于和境,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春日于和境,观莺飞燕舞,鸟语花香;夏日于和境,听岷江之水,浩浩荡荡;秋日于和境,赏莲叶田菡萏妖娆;冬日于和境,感梅香沁人暖阳斜照。 相传,二千年前鳖灵治理岷江,望帝亲临鹃城以北十余里的柏条河(岷江支流)督查,鳖灵临河修望帝寝宫,曰“望阳阁”。古堰大功告成,又建永定桥,意即长治久安。堰桥造福子民,粮桑丰盈、商贾云集,形成三道堰古镇,繁荣至今。古望阳阁虽毁,所幸锦城杨程先生在原址重建,既念先帝,又待游人。
望阳阁乡村酒店居有古式阁楼客房十余间;食有野味河鲜数十种;娱有垂钓鱼、漂流、歌舞、棋牌;游有名花小径、竹木庭院、古式长廊和数百米亲水绿廊,与河水相印成趣。入夜更有篝火烧烤、音乐晚会、夜啤酒等,华光闪烁、波光粼粼,令人流忘返。
古镇、古堰、古桥、古阁是我们与昨天对话的纽带;
水车、水牛、水溪、水景是人与自然交融的灵物。 惠里景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距离成都市仅19公里。坐落于成都平原上唯一有两条河流纵贯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三道堰。素有“天府水乡”之称的三道堰是国家级AAAA景区,曾获得成都十佳休闲旅游城镇、西部最美村落等殊荣。境内的两条大河柏条河和徐堰河来自于都江堰,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这里是天然生态保护湿地,因优质的水资源,这里盛产天然黄辣丁、沙网鱼、红豆鱼等野生河鱼,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惠里景区依河而建,全长2000米,占地50000平方米。以“西部秀美水乡”为主线,以优质的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水乡码头主题文化为优势,是集美食、休闲、娱乐、风光、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并以清末民初为文化背景,运用传统川西古建与徽派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手法,以老街老巷、字号商铺、码头水景和庭院记忆为核心着力点,以品牌餐饮、休闲美食、民俗特色小吃、传统字号、地方别院、传统中医馆、戏台、字库等为特色,着力重塑那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丰富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写意式还原那段时期三道堰作为川西重镇的繁荣历史景象。
惠里景区内的亭、台、阁、楼、塔串成一线,透出浓浓的古朴韵味;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垂柳,鸟语花香,景色清幽,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
码头,曾经是这里河运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畅通的河道使周边商贸焦聚于此,这里便成了船筏停泊、货物装卸集散之地。水上交通体系的发达使这里成为了周边城镇的商贸中心,经济曾经繁荣一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码头记忆。